
社交恐惧的形成原因:这可能要穿越回你小时候的家庭环境。举个例子,童年时期我们都会被家长要求“跟爷爷问好”“和阿姨说再见”,即使孩子对这些之前素未谋面长辈完全陌生,为了使他们迅速表现出得体的教养,有些家长并没有给孩子“准备接纳”的心理缓冲时间。这时,如果孩子不愿说话、表现不佳,家长又特别“好面儿”,就有可能受到批评甚至是当场责骂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指责容易使孩子降低自我评价,他会开始对见人没主动打招呼产生羞耻感,因感到不被喜欢从而逐步畏惧,害怕见到认识的人,更不敢与人对视。一部分社交恐惧症患者就像这样,从小埋下了阴影,他们永远忘不了那次受到指责时对方的眼神和语气,形成了认为自己不够好→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→紧张地控制自己→精力集中于控制→无法专注做好事情本身→适应力下降→得出自己确实不好的结论。
错误的思维模式会压抑心灵导致社交恐惧——社交恐惧可并不只对胆小平庸的人情有独钟,那些从小被夸赞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、出类拔萃的岗位精英也可能不幸中招。毕竟,日积月累的优秀成绩会推动形成完美主义的倾向,同时他们也享受着鼓励与肯定。由于特别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,社交时“我必须做好”“我必须要被欣赏”,一旦不够完美,就会对负面评价异常敏感,导致焦虑害怕。实际上,这种群体真正害怕的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。他们把对社交情景的注意力转移到自我感受和想象上,高度集中于对自我的盲目要求,如果一旦没得到关注或肯定,宁可回避社交。比如他们在微信群里避免发表意见,并不是因为怕说错,而是怕被人评论。以往的发言没得到关注,所以不发言是“安全”的,这样,似乎恐惧没有发生。
润轩心理网址:www.runxuan.org ;咨询电话:133 9655 9345,0571-86044651;咨询QQ:1043795473,微信号:runxuanxinli
|
|
润轩社区 | 人才招聘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润轩心理咨询中心 我们是心理咨询,不提供精神疾病诊疗服务及药物干预。 工商:91330106697091925K![]() 联系电话:13396559345 微信号:13396559345 浙ICP备16007502号-1 |